姜春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民事诈骗罪与刑事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可表现为在经济活动中采用欺骗方法取得对特定财物的不法占有状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民事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三是民事欺诈行为人为了减轻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诈骗行为人则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最终使对方遭受损失。其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二者相区分的关键所在。除非常典型的情况下,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的客观事实来推定的。尽管“非法占有目的”属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但它必然通过一系列外化的客观行为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其客观行为表现以及行为效果推定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一般来讲,借助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行为,在诉讼证明和司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过程中,须综合考虑、审查分析以下几个要素:1、要看合同主体身份是否真实;2、要审查行为人有无履约能力;3、要审查行为人有无采取诈骗的行为手段;4、要审查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5、要审查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6、要审查行为人的履行态度是否积极;7、要审查行为人对财物的主要处置形式;8、要审查行为人的事后态度是否积极。民事欺诈行为与诈骗罪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看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民事欺诈行为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最终就是要非法取得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另外民事欺诈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违法行为,而诈骗罪属于犯罪行为,行为人要收到刑事处罚。
  
  
  
总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姜春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15年 50岁

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More>>

·撤诉后能否再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
      撤诉后能否再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规定有的劳动者在申请了劳动仲裁之后,又想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这个时候就会进行撤诉。那么,在实践中,劳动者撤诉后能否再申请劳动仲裁呢?关于这个问题,我......


·一、离婚对方恶意透支信用卡用一起偿还么?
      一、离婚对方恶意透支信用卡用一起偿还么?由于对方是在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他个人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并且透支,该笔债务当事人需证明是他用于个人消费,按照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


·哪些交通事故是不能“私了”的
      哪些交通事故是不能“私了”的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一)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二)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时如何处理?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时如何处理?我们知道,基建工程中质量就是生命,对于质量的把控也是十分严格。但还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可是,由于相关知识的小众化,很多人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劳动保障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法律上对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各
      劳动保障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法律上对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各方面权利进行保障的制度,如员工生育、工伤、退休等情况下的生活保障等等。我国已经出台的劳动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将为您提......


·新劳动法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新劳动法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1、用人单位不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从未签合同满一个......


民事诈骗罪与刑事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姜春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15年 50岁
13770831974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姜春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37708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