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方式
,希望为您带来帮助。
一、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方式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方式按法定顺序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确定。简单地说,因侵权人的侵权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使商标专用权人的商品销售量下降时。(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其销量减少的总数×每件商品的利润所得)(二)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侵权人在侵权期间从每件侵权商品获得的利润×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数额)(三)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四)这次修改商标法还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商标使用许可费的一倍到三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五)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这里所说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所支付的用于制止侵犯行为的交通费、调查费、鉴定费、适当的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二、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标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关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赔偿数额确定方法的规定。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在文中我们为您介绍了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方式和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标准的有关内容,在选择赔偿方式的时候被侵权方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侵犯商标权产生的纠纷非常多,也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建议您可以找专业的律师介入处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疑问,都可以来电咨询我们网站的专业律师,我们会根据你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切实维护你的合法利益。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有效
有效,自建房屋公证是有效的,不过就是做了公证也不能流转到非本集体经济人手中。如果涉及买卖房屋交易要满足以下要求:1、房子是合法的首先发生买卖行......
·贩毒被判罚的标准是什么?
贩毒被判罚的标准是什么?一、贩毒被判罚的标准是什么?《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没有遗嘱的房屋继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没有遗嘱的房屋继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
·故意伤害一审没有宣判原因是什么?
故意伤害一审没有宣判原因是什么?一般情况是会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哪些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哪些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
·一、人去世后遗产怎么处理?
一、人去世后遗产怎么处理?1、人去世后遗产按照生前所留下来的遗嘱当中的意思表示来进行继承。或者是法定继承。遗产须按法律规定的顺序进行继承,第一......
·董事会成员的职责是什么?
董事会成员的职责是什么一、董事会的职责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企业的法定代表。又称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由两个以上的董事组成。除法律和章程......
·对犯罪既遂分类规定了哪几种
犯罪既遂分类有几种1、结果犯结果犯的犯罪既遂,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所谓法......
·把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有几次?
一、把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有几次?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
·事实形式劳动关系包括哪几种?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该签署书面的劳动合同。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单位并不和职工签订合同,而是以口头告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