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商标商标相近如何判定?
一、相同商标商标相近如何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二、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三、我国商标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商标行政执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 “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判断:
(1)以核准注册的商标为准,而不是以商标注册人实际使用的商标为准;
(2)以普通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为评判的主观标准,采取整体比较与商标显著部分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四、具体说来,判断商标相同或相似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1)人的标准 即判断商标相同或相似需以普通人的注意为标准,专家或智力特别低下者所施加的注意不能成为判断标准。即使是普通人,也考虑商品的具体销售对象。
(2)地的标准 比如一个英文商标,在英语国家可能不被认为相同或近似,但在非英语国家,则可能被认定为相同或近似;
(3)物的标准 一般说来,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注意程度与所购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商品的价值越大,消费者施加的注意力就会越多;反之,商品的价值越小,消费者可能就越不太注意;
(4)时的标准 一般说来,消费者的认识能力往往会因时而变,随着知识的增长,其识别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即使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也可能会因时而变。
综上所述,判断商标是否相同或相似应当按照,人的注意力标准,地域不同的标准 ,物的价值标准,时间不同认知不同的标准,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判断,以注册商标为准。
?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法院如何处理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离婚?
法院如何处理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离婚?一、法院裁定离婚案管辖异议的依据是什么?1、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
·签了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是否合法?
签了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是否合法?属于违法的;《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
·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处理
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处理一、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处理?1、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
·起诉离婚一方找不到人怎么办?
目前,离婚率增高,离婚已成为一件很普遍的事。一般情况下,离婚是由夫妻两人共同办理的。但是,有时候夫妻之间可能因为赌气,或者因为发生意外事件的......
·盗窃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规定是怎样的?
一、盗窃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规定是怎样的?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经济发......
·银行可能倒闭吗,银行倒闭怎么办
银行可能倒闭吗,银行倒闭怎么办银行可以倒闭,破产条例已出台2015年3月31日,我国银行破产条例正式出台,也就是《存款保险条例》。5月1日起,正式......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提供证明。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加班费计算倍数怎么算
现在的社会是处于一个竞争力比较强的时代,那么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就会有相对较大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工作人员加班完成任务,但对于加班的费......
·实名举报后立案要多长时间
根据民诉法规定,对符合民诉法119条规定的起诉的,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