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调解离婚费用是多少?
按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法院以调解方式结案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法律依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 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第十五条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二、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1、偏离法院的职能。
法院是受理案件、审理案件的司法机构,不是调解部门,不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制定的程序履行其应有的职责,而不是按照其他法律的程序进行。群众发生纠纷,能事先调解的,都不会选择到法院处理,不得已才到法院,是希望法院立案、审理,以此解决纷争,而不是不立案就调解。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在判决前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当事人自愿,均可以进行调解,没有必要在立案前设立调解程序。这明显违背国家设立法院的初衷和目的,也偏离了法院的职能。立案前的调解应当交给群众自己进行,或其他调解机构处理,而不是法院。
2、增加法院成本,浪费纳税人的钱。
1)增加人员成本。近年来,民事纠纷越来越多,法院系统本来人手不够,审判人员既要开庭又要调查取证、写法律文书,加班加点,辛苦劳累,法院应当增加专业的法官审理案件,以保证判案的质量。但眼见一些审判人员被调到法院的庭前调解部门,专门负责立案前的调解,担当起调解员的角色,法院又不得不接收新的审判人员以补上审判庭的空位。如此做法既浪费审判人才,又增加法院负担。
2)增加硬件成本。调解不是说说就算,总有个地方让双方坐下来谈,总要准备一台电脑、打印设备、纸张,法院不得不空出房间作为调解室,这又增加了支出,最终还是要纳税人埋单。
三、法院调解要注意什么?
(一)职权主义浓重,影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
(二)反悔权没有适当限制,使得调解权被滥用
(三)忽视了程序公正
(四)调解效力不稳定
离婚案件当中的调解,法院最终调解的结果是让夫妻两个人撤销离婚的这种决定,所有的离婚的结果不会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调解出来的。所以调解只是劝夫妻双方和好,而不是经过调解解除了婚姻的关系。由于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本身就不是固定的标准,因此调解费也没有准确的参考值。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不服工伤保险待遇怎么办?
不服工伤保险待遇怎么办?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不服,可以向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所属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投资项目入股怎样分红?
投资项目入股怎样分红?现在很多人都通过入股投资项目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回报。一般来说,对投资项目入股后就等待公司分红了,分红是公司对投资人的回......
·资金担保的定义是什么?
一、资金担保的定义是什么?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这是一种具有一......
·鉴定笔迹需要多久出结果?
一、鉴定笔迹需要多久出结果?15日内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可延长至30日笔迹鉴定,是指对人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字迹进行的鉴认、识别活动。人的书写习惯......
·无过错起诉离婚需要遵守什么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独立开放,以前谈之色变的离婚,现在也成了普遍的现象。我国法律也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夫妻双方感情不合,确已......
·哪些情形下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哪些情形下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一、哪些情形下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下列三种情形,当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
·全职太太离婚时可以要“工资”吗?
主要考虑几个因素:(1)投入家务劳动的时间长短(2)投入家务劳动的精力多少(3)家务劳动对家庭贡献的大小。家务劳动补偿是对家庭义务付出较多一方的权利给......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
有些时候,当事人没有直接杀人,而是放任事态的恶化导致受害者失去生命,这可以称为“间接故意杀人罪”。那么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有哪些情况?在本......
·车险理赔流程技巧有哪些
车险理赔流程技巧有哪些一、车险理赔流程技巧车险理赔技巧一:出险后应及时保护现场有时候车辆碰撞后,有些车主担心交通堵塞,在未能标明事故现场......
·离婚结婚证丢了怎么办?
离婚结婚证丢了怎么办?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无论是协议离婚亦或是诉讼离婚,原则上需要提交结婚证的,所以可以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补办结婚证或......
·一、2019无遗嘱继承财产怎么分配?
一、2019无遗嘱继承财产怎么分配?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由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程序继承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依《继承法》第10、12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