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瞿福建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1、饮酒驾车
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ml)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
按照新交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记6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法律处罚更加严厉:饮酒后驾车,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记12分。
2、醉酒驾车
醉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查酒驾中的酒精监测仪器数据,仅是交警前期判断醉驾的方法,通过对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比对,作出具鉴定结论。
二、酒驾和醉驾处罚新规定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4、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5、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需要明确的是醉驾的处罚标准在全国都是统一的,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刑法已经将醉驾行为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一经发现就会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主要原因在于醉驾行为对行人和自身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极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最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包括哪些内容?
最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包括哪些内容?民事主体的行为,受到一些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规范的限制,为了使得民事主体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也会对行......
·离婚后复婚财产怎么算离婚又复婚
离婚后复婚财产怎么算离婚又复婚,离婚时分割的财产属于婚前财产。因为离婚使婚姻关系终止,复婚所组成的婚姻关系并不具有法律的延续性,是两个行为,......
·网上销售假药罪如果量刑?
一、网上销售假药罪如果量刑?1、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
·物业受什么部门监管2023
小区物业受什么部门监管小区物业的主管部门为各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即各地的房管局住建部门。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
·一、监外服刑人员犯重婚罪怎么处理?
一、监外服刑人员犯重婚罪怎么处理?会被重新进行服刑,且会数罪并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
·工伤认定要不要本人去?
工伤认定要不要本人去?工伤认定并不需要员工本人去,可以委托代理人去即可。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
·私募基金募集渠道包括哪些?
私募基金募集渠道包括哪些?一、私募基金募集渠道包括哪些?1、自行销售自行销售适合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号召力大、市场影响强的情况。比如核心投研负......
·住建局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
住建局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一、住建局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1、执法机关依据职权,或者依据当事人的申诉、控告等途径发现违法行为。执法机关对于......
·民事诉讼超过三年还能起诉吗
民事诉讼超过三年还能起诉吗一、民事诉讼超过三年还能起诉吗《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
·私藏五支民用枪支判几年
私藏五支民用枪支属于“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
·企业职工怀孕期间工资如何处理?
企业职工怀孕期间工资如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