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市小时工是随时可以辞职吗?
以小时为计酬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终止用工,要求结清工资走人。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离职手续,当事人可以提前向单位申请离职,也可以与单位协商,如果单位有违法的,可以直接离职。单位故意刁难不让离职,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如果单位不予当事人依法离职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这类非全日制的工人在进行劳动期间,应积极的与雇主进行沟通,还应积极的要求相关的劳动保护和相关的劳动待遇。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保护自身的劳动合法权益。还可以向劳动监察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申请解决这类事件。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北京医保报销范围有哪些
随着我们医疗机构的完善,现在很多人都有购买医保。对于北京医疗保险参保人,如果就医购买药物等的费用均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销比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医疗......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评估公司怎么注册?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评估公司怎么注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国家开设公司,他必须要经过一系列法律所规定的流程,只有经过这个流程才是合法的......
·债权人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债权人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样的?一个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常会遇到资产的增多或者是减少的问题,当然如果在公司资本减少的时候不能及时的抑制资本......
·意外保险赔偿金是否属于遗产?
意外保险赔偿金是否属于遗产?人身保险金能否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指定了内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
·刑事诉讼法期间的定义都是指的那些时间?
刑事作为对我国社会危害比较大的案件类型,我国的执法机关在接到相关的报案时就立即办理。一是为了防止案件的恶化,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公司股东诉讼管辖地是哪里?
公司股东诉讼管辖地是哪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民诉法解释》的规定,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其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
·分手费欠条是否有法律效力
分手费欠条是否有法律效力一、分手费欠条是否有法律效力分手费欠条、青春损失费欠条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处理该类案件的难点在于对其效力的认定......
·商标异议要收费吗
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不想做打工一族,便想着自己创业,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开一家商店然后再注册商标,现在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这个......
·轻微的肇事逃逸会行政拘留吗?
轻微的肇事逃逸会行政拘留吗?轻微的肇事逃逸会行政拘留,肇事逃逸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要接受公安机关的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如果有......
·一、交通事故九级伤残我方次责怎么赔偿?
一、交通事故九级伤残我方次责怎么赔偿?1、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之间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