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标侵权可以索赔多少钱
一、企业商标侵权可以索赔多少钱?
这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侵权判定而定的。
新商标法规定:
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二、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1、行政责任。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具体措施如下:
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2、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商标权遭受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其中,侵权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前二者都难以确定,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3、刑事责任
除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外,侵犯商标权还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一般来说,人民法院都是参照商标的实际市场价值,然后按照相应的倍数判定赔偿数额的。侵犯商标的行为如果还给被侵权方的企业带来了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具体数额,甚至于给企业的声誉带来的这些影响,都会最终影响到索赔的标准的,因此,商标侵权的索赔标准没有具体答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配偶有婚外情
婚外情行为可以说是比较轻的了,若要是能够认定婚外情构成了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话,则就属于法定的离婚过错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提出离婚的,......
·债务人欠钱不还如何起诉
债务人欠钱不还如何起诉一、债务人欠钱不还如何起诉对方不履行还款义务要起诉,大概的程序如下:1、写好起诉书;起诉书为打印文件。除首位部分外,......
·一、父母起诉儿女要抚养费合法吗?
一、父母起诉儿女要抚养费合法吗?不合法,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
·民事证据的传来证据有哪些
民事证据的传来证据有哪些三大诉讼中关于证据的分类其实是不同的,但从证据来源上来看都是包括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那么您是否知道什么是传来证据......
·个人所得税年底退税怎么回事?
个人所得税年底退税怎么回事?一、个人所得税年底退税怎么回事?个人所得税年底退税的主要原因如下:1.上一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
·一、返还彩礼法律规定?
一、返还彩礼法律规定有哪些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
·犯罪构成必要要件包括哪些?
一、犯罪构成必要要件包括哪些?犯罪构成必要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构成的特征: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
·公安机关决定刑事拘留的时间是多久?
公安机关决定刑事拘留的时间是多久?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认为需要拘留的,应当在立案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
·多钱能构成网络诈骗?判定是什么?
关于多钱能构成网络诈骗这个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涉案金超过2000元的,就已经构成网络诈骗了。建议您在遭遇网络诈骗的时候,一定要......
·变更抚养权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变更抚养权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父母双方离婚后,如果想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父母双方,或子女的实际情况的变化,依法予以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