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最后一日为节假日,上诉期限怎么算?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节假日指法定节假日,比如星期日、国庆节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内部规定的放假或者休息日不在此限。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比如,期间本应在10月1日届满,但10月1日、2日为法定国庆假日,那么10月3日为期间届满日。节假日如果不在期间的最后一日,而在期间的中间的,仍应计算在期间之内。比如,期间以10月3日为届满日,虽然中间有国庆节,但计算期间并不扣除10月1日、2日,仍以10月3日为届满日。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期间种类和计算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三条 期间耽误和顺延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民事上诉期限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不能上诉,只能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
三、上诉的条件
1、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必须合格。
第一审程序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都有权提起上诉。一审裁判后,当事人均提起上诉的,上诉各方均为上诉人:当事人一方提起上诉的,该当事人为上诉人,未提起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只有一人或一部分人上诉的,提起上诉的人为上诉人,未提起上诉的本方当事人仍处于原审诉讼地位,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
2、上诉必须是对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而提起,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有能提起上诉。
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
当事人不服一审民事、行政判决上诉期限为15日;
不服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
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即丧失上诉权。
4、上诉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而不能越级提起上诉。
5、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并缴纳上诉费。
上诉不同于起诉,除刑事案件的上诉外,其它上诉必须用书面形式,而不能用口头形式。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民事诉讼最后一日为节假日,上诉期限应顺延到节假日的下一日。这个节假日指的是法定的节假日,即国庆节、中秋节,周末等。民事上诉的上诉期限应从接到判决书后开始计算,根据法院级别不同有10-15天的上诉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就不再有上诉权,法院也就不再受理相关的上诉请求。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社会抚养费可以罚一方而不罚另一方吗?
计划生育长期以来是我国的一大国策,直到近几年我国的生育政策才逐渐放开。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违反规定超生的,是需要缴纳罚款的。社会抚养费的缴......
·民事诉讼能否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公民在遭遇交通事故后,最直接面临的就是事故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根据事故状况,公安部门会对涉事人员划分相应的事故责任。但如果公民对事故赔偿协商......
·具备哪些条件可以判离婚?
一、具备哪些条件可以判离婚 法院判离婚的条件有: 1.双方具有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 2.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
·一.探视时孩子不配合怎办?
一.探视时孩子不配合怎办?离婚后,不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视、关心子女或与子女短时间共同生活,可以与子女感情交流,得到精神交流,得......
·一次性给付
一次性给付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
·股权转让的风险具体有哪些
股权转让的风险具体有哪些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有一些股东因为公司或自己的原因而不愿意继续持有公司的股份时只能转让给他人,不过在进行股权转让时总有一......
·合法的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合法的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行政处罚行为构成要件1、必须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违法事实已经客观存在。2、违法行为属于违反行政法规范的性质,行政......
·应该怎么对付网络诈骗呢
应该怎么对付网络诈骗呢网络在让我们生活得更为方便的同时,也让许多不法分子发现了可趁之机。网络诈骗的猖獗,可以说就是网络广泛被使用之后,所产生......
·斡旋受贿罪是什么意思?
一、斡旋受贿罪是什么意思?斡旋受贿罪是受贿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的规定,斡旋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