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放在押人员罪判刑多少年
一、什么叫私放在押人员罪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概念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非法释放的行为。
(二)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监管机关的监管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非法释放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万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而故意将其非法释放。
二、私放在押人员罪判多少年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如何正确认定私放在押人员罪
(一)罪与非罪
在监管工作中,因警惕性不高、警戒不严、管理松懈而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或者由于工作粗枝大叶、疏忽大意而错放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这种情况一般属于职务上的过错,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的,也可以玩忽职守罪论处。
(二)既遂与未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已经脱离了监管人或押解人监管的为既遂。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目的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摆脱司法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逃避法律制裁。因此,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既遂与否,应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是否逃脱了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为标准。
如果是在监狱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侍人、罪犯,虽已逃出监房,但在监狱的看管范围内被抓获的,属于未遂;或者虽已逃出狱外,但被及时发觉,当场抓获的,亦属未遂。如果巳逃离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应属既遂。
(三)私放在押人员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1、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犯本罪的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利用监管或押解罪犯的职务之便,非法将罪犯私自放走;而徇私枉法罪的行为在客观上则是利用立案、侦查、预审、起诉和审判的合法权力,徇私枉法,对明知是有罪的人,作出不予立案、起诉的决它或者无罪判决、裁定,包庇罪犯。
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对罪犯负有监管、押解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则主要是对刑事案件有立案、侦查、预审、起诉或审判权的司法工作人员。
上文中我们已经做出了解答。值得一提的是,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构成本罪,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而故意将其释放;第二,行为利用职务便利,没有利用职务便利的,不构成本罪;第三,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怎么算重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怎么算重婚?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
·养老保险转移异地需要什么
养老保险转移异地需要什么一、养老保险转移异地需要什么社保转移是指在对于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域流动就业的,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这一过程。社保转移......
·虚假抵押物担保工商登记是怎样的
虚假抵押物担保工商登记是怎样的?一、虚假抵押物担保工商登记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
·劳动合同期未满违约金如何进行赔付?
在外工作时都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有些时候会因为人为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导致在劳动合同期未满时就离职,那么这时劳动合同期未满违约金如何进行赔付呢?对......
·济南国有土地使用证怎么办理?
济南国有土地使用证怎么办理?土地登记申请人(使用者)应持有关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相关材料,向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1、土地登记申请(1)有关宗地来源的政府......
·玉山信息公开有哪些途径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进入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同样,政府工作也逐步由七八十年代的广播或者黑板登报的形势逐渐向网络传播方式发展,那么......
·公司法虚假出资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公司法虚假出资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一个公司的成立需要很多条件和程序,悬壶济世年公司需要注册资金。许多人就违法的向银行伪造收款证明,从而获得成......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判刑标准是什么?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判刑标准是什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查禁犯......
·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
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一、一方欠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1065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