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法律后果是什么 吸毒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吸毒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规定,对于吸毒的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吸毒成瘾者需要实施强制戒毒。
二、吸毒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三十八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四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第三十三条 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虽然在我国吸毒谈不上犯罪,但这也是属于违法行为中的一种。而对于吸毒的人来讲,必然会持有毒品,要是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则就会被认定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具体吸毒法律后果的内容,上文中也作出了介绍,此时还需要同时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双方没有债权债务问题是什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进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现在社会鼓励自主创业,那么,在自主创业时需......
·民事诉讼鉴定规定的内容都有什么?
民事诉讼鉴定规定的内容都有什么?我们您在生活当中肯定都会或者身边都会出现鉴定方面的问题,对于鉴定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国家的法院进行一个判断。......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因劳动者存在过错,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如何量刑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如何量刑依照《刑法》规定,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
·从哪些方面界定受贿与借款?
一、从哪些方面界定受贿与借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借为名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受贿。具体认定时......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专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
·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是怎样的
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是怎样的一、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是怎样的1,员工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內的提前3天通知用......
·一、离婚如何才不给抚养费?
一、离婚如何才不给抚养费?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所谓抚养,就是照顾未成年子女的日常起居、饮食以及其他生活方面。如果夫妻......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丧失的情形有哪些?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丧失的情形有哪些?一般保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保证的一种形式,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满足一定的条件,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
·公司法出资人可选的出资方式?
公司法出资人可选的出资方式有哪些出资人和股东在法律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准确的来说,出资人所拥有的是公司的资金债权,但是出资人并不一定就必......
·哪些情况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哪些情况不能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从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