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个人起诉可以吗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银发[1999]289号)的相关规定,“非法集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发行有价证券、会员卡或债务凭证等形式吸收资金。
⊙比较常见的是: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委托投资、委托理财进行非法集资。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2)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高息集资。
⊙最新的变化是:通过出售其份额并承诺售后返租、售后回购、定期返利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3)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4)以签订商品经销等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常见的是: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以发行或变相发行彩票的形式集资;
(6)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7)利用果园或庄园开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例如,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8)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9)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一种不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非法经济行为。如果当事人受到非法集资者的蛊惑参与了非法集资,就需要注意,如果自己在非法集资活动之中受到了经济损失,这份经济损失是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所以,各位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汇票背书行为无效的情形是哪些
汇票背书行为无效的情形是哪些汇票的背书行为是汇票流通过程中重要的一种票据行为,背书行为的法律效力直接影响到汇票的承兑,那么汇票背书行为无效的......
·法庭传唤开庭时间可推迟吗?
法庭传唤开庭时间可推迟吗?一、法庭传唤开庭时间可推迟吗?法庭传唤开庭时间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不可以推迟。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
·上门女婿离婚能够分到多少财产
上门女婿离婚能够分到多少财产?离婚,以感情破裂为准,所以如果法院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了,就会判决离婚。至于赔偿是要给对方造成损害为准或者对夫妻......
·疫情期间工资降薪通知怎么写
写清事实即可,但需要跟劳动者约定一致之后才可以。企业适度降薪是有法可依的,法律并未对劳动合同履行中的调岗降薪做出过多限制性规定,只要求劳资双......
·一、安徽省办理醉驾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安徽省办理醉驾的相关规定是什么?一)进一步规范现场调查1、严格血样提取条件。交通民警要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酒后......
·职工生病死亡后抚恤金继承可以吗
职工生病死亡后抚恤金继承可以吗分析死亡抚恤金与遗产的区别,死亡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等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死亡抚恤金还含有一......
·一、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认定是什么?
一、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认定是什么?1、客体要件在国外刑事立法上,有的国家刑法将侵入住宅罪规定为对公共法益的犯罪,如德国刑法、日本现行刑法;多数......
·居间合同签订流程要注意什么
居间合同签订流程要注意什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买房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们买房时不能与建筑开发商直接商议,往往会接触到房产中介来进行,......
·遗忘物立案的规定是怎样的?
遗忘物立案的规定是怎样的?遗忘物立案的规定是财产的数额达到较大的程度是需要立案处理的,非基于物权权利人的本意脱离权利人的占有。根据我国《民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