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谁同意?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征求劳动者同意,并需要支付赔偿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征求用人单位同意。经济补偿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经济补偿,一般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具体金额。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工作年限的计算标准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标准支付。月工资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为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工资计算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
1、在劳动合同期内(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数额的赔偿金。
2、如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应再支付1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3、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半年内按照半个月计算,满半年按照1个月计算。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需要明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必须支付劳动者相关的赔偿。具体涉及到两个情况:一是如果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支付赔偿金进行解除,二是劳动者不愿意解除合同的情况下应当进行沟通解决或者诉讼解决。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意见申请程序是怎样的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意见申请程序是怎样的一、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意见申请程序1、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医患双方均可申请医疗过错鉴定,但是在《侵权责任......
·起诉离婚具体流程怎么走?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起诉离婚,这其实都是有一定流程的,若夫妻想要解除婚姻关系的话,就要按照规定走流程。当然,在不同的离婚方式下具体的流程是不一......
·持刀抢劫讯问的机关是哪个?
持刀抢劫讯问的机关是哪个?一、持刀抢劫讯问的机关是哪个?持刀抢劫讯问的机关是公安机关,持刀抢劫伤人需要区分造成的实际损害是怎样的。而“抢劫......
·债权人不能转让合同权利有几种
债权人不能转让合同权利有几种合同转让本质是一种交易行为,从鼓励交易,搞活经济的角度出发,应当允许大多数的合同权利可以被转让。但是并非所有合同......
·故意伤害致残疾如何进行处罚?
故意伤害致残疾如何进行处罚?一、故意伤害致残疾如何进行处罚?故意伤害致残疾需要对此进行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什么是合同标的 、约定合同标的条款要注意什么
订立合同需要有主体、客体和标的,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合同标的。这其实算是合同方面比较专业的一种术语了,而合同标的对应的就......
·临时工工资个税是怎样缴纳的?
临时工是指短期在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一般不同于正式的工作人员,没有劳动合同和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工资通常以日薪或者周薪结算。临时工的工资在发......
·交通事故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交通事故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是多少?交通事故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并不是固定的,是因人而异的。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元/月)×误工时......
·诈骗案件立案侦查的价值是怎么规定的
一、诈骗案件立案侦查的价值是怎么规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
·被恶意商标抢注后怎么办?
被恶意商标抢注后怎么办?1、当被抢注商标进入初步审定公告,提出异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
·合同中保留诉讼和仲裁规定是什么?
合同中保留诉讼和仲裁规定是什么?合同中保留诉讼和仲裁规定是既可以选择适用诉讼程序或者是适用仲裁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