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不认罪法庭可以给判刑吗?
一、被告人不认罪法庭可以给判刑吗?
如没有口供但其他证据充分的仍可定罪;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是否构成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自己说了算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有证据,经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法律知识链接】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此,即使没有口供,如果有其他证据能相互印证的,同样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法条解读:
刑事诉讼法第46条中的“只有被告人供述”,仅指甲(或丙、丁等)承认自己犯罪或有被指控的事实存在,即“供述”;“没有被告人的供述”,则指甲(或丙、丁等)说明自己罪轻或无罪的辩解,甚至对他人罪行的检举揭发。这里不能将“供述”扩大解释为“口供”。因此,把这一点搞清楚,“被告人”的范围有多大则不言自明了。现在反过来再看第5种情形,就可以发现甲、丙、丁三被告人所供认的罪行均关乎自身,亦未相互纠缠,是清一色的“被告人供述”,此时如无其他证据,他们的供述无法得到查证属实,当然不能认定甲动手打人这一情节。可见,无论是被告人的供述,还是辩解和攀供,它们都处于同一的证据地位,具有相同的特性,尽管出自数个被告人之口,但对其互证力不应期望过高,即“不轻信口供”,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被害人死亡未留下任何陈述,即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更不能轻易用同案被告人的口供互证其罪。而要把着力点应放在口供外的其他证据补强上,放在调查研究上,要“淡化”口供。这既是口供自身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权,杜绝刑讯逼供,促使司法人员提高办案水平特别是侦察水平的大势所趋。被告人不认罪法庭可以给判刑吗?综上所述,法律为了让那些作了违法行为的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就规定了法院可以在其他客观证据非常充分并且足以认定其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对被告作出定罪判决,所以那些自认为不承认犯罪就没有任何处罚的被告势必会得到法律制裁。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土地使用权续期怎么算土地出让金
土地使用权续期怎么算土地出让金一、土地使用权续期怎么算土地出让金?1、有实际成交价的,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
·农村民房土地使用证怎么办
农村民房土地使用证怎么办可以持申请书、身份证、户口本和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到国土资源所申请,由国土资源所派员实地勘测,四邻指界,完善各种资料后,......
·对犯罪未遂条款的量刑是什么?
对犯罪未遂条款的量刑是什么?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
·一、增城律师醉驾怎么处罚?
一、增城律师醉驾怎么处罚?增城律师醉驾的处罚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
·危险驾驶罪缓刑条件有哪些
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分子要想适用缓刑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满足法律中规定的缓刑条件,那么危险驾驶罪缓刑条件都有哪些呢?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
·认定非法销售车船票罪后会被怎样判刑?
认定非法销售车船票罪后会被怎样判刑?一、认定非法销售车船票罪后会被怎样判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1、自然人犯本......
·绑架了别人算既遂吗
该行为构成绑架罪,是既遂。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所以,绑架对象错了并不影响定罪量刑,......
·交强险不理赔几种情况2023
交强险不理赔几种情况1、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
·看守所最多关多长时间?
在对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是可以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此时就会将嫌疑人羁押在看守所,但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也是有期限的,而不......
·一般情况下家庭隐蔽工程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家庭隐蔽工程有哪些?一、家庭隐蔽工程有哪些家装隐蔽工程是指在我们装修过程中,将建筑材料或构配件埋于物体之中后被覆盖外表看不见的......
·民事案件申请回避的情形?
民事案件申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一、民事案件申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1、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