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哪些?
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直接体现了程序的人权保障社会价值,强调人格尊严,体现公正、文明、民主和法治观念,也集中体现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程序法,程序法是公法,违反非法证据排除这一程序规则“是对整个社会的程序性权利的践踏……”如果对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仍予采用,“虽然可以为某些个案获得实质真实提供便利,但却是以牺牲程序的正当性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为代价的”,其必将鼓励人们为了赢得诉讼而不惜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这不利于国家法治目标的实现。试想,如果认可公民的隐私权被非法侵害,那么就得认可同样手段对任何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商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及财产权的侵害;如果采纳一个民事主体的公共利益为理由、以非法手段所得的证据材料,那么,就得采纳任何民事主体以及非法手段所获证据材料,结果肯定是正当与神圣的目的因非法手段而出现相悖。相反,正确排除非法证据,“从个案来讲,可能使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但从整个社会来讲,却昭示了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此意义上,否认非法证据的证据资格,是对程序的尊重,是对整个社会程序性权利的尊重。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选择对被侵害人可能是不公正的,但对整个社会普遍人权来说是很重要的,是法治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不采纳非法证据也是法律真实的要求。法律真实指审判人员运用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应达到法律所规定的视为真实的标准。法官认定事实和裁判案件证据的是法律真实而不是自然事实。原始状态下的自然事实,如不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审查、判断、认定,就不能产生法律上的后果,也就是说,在法官通过对证据材料的审查、判断来认定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应当设置相应的制度、规则作为其程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不但是对法官自由裁量的限制,也是对当事人取证的规范,它理所当然地对任何民事主体通过各种手段所搜集的证据进行“过滤”。通过以上分析已经清楚:在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面前,即使是具备真实性与相关性(证明力)的证明材料,也不能否认其所用手段的侵权性,也不能认可其所取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的刑事领域,出于保护人权的目的。最后到民事领域,就出于保护被告的诉讼权利,但是我国关于这个规则的运用并不广泛,而且受到很多阻碍。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买卖他人银行卡50张什么罪
首先,其违反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其次,买卖银行卡行为过程中......
·犯罪既遂形式都有哪几种
犯罪既遂形式都有哪些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
·老人没有立遗嘱农村老家房子谁继承
老人没有立遗嘱农村老家房子谁继承在老人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农村的房子可以由老人的配偶、子女和老人的父母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都有权利继承农村......
·交通事故官司费用多少钱
要是交通事故方面产生了纠纷的话,此时可供当事人选择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多的,而要是选择向法院起诉的话,则就一定要知道打交通事故官司是需要收费的。......
·对于保护商标权的对象是什么?
对于保护商标权的对象是什么?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对象是经过国家商标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不受商标法保护。商标注册人有权标明“......
·取得著作权的有几种方式
取得著作权的有几种方式主要可分为注册取得和自动取得两种。(1)注册取得制度。注册取得,也叫登记取得,是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
·军人离婚诉讼的管辖权怎么确定
很多时候,军人离婚都是由其配偶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在此之前,需要先确定军人离婚诉讼的管辖权,也就是知道应该向哪个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针对这个......
·一、离职后工伤鉴定不给做是否合理?
一、离职后工伤鉴定不给做是否合理?离职之后单位不给做工伤鉴定是合理的,法律规定离职之后不能再做劳动能力鉴定,因为工伤认定的有效期是发生工伤事......
·对于借条十万的小写怎么写?
对于借条十万的小写怎么写?一、对于借条十万的小写怎么写?借条十万的小写写成:借款100000元整就可以,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
·在我国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有哪些?
抗辩权本身就是为了对抗那些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且抗辩权是建立在本身承认了对方的某些权利的基础之上,其实有很多人都特别的难以理解我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