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 一、应收票据取得的核算 取得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取得的核算
取得应收票据时,无论是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无论是带息商业汇票还是不带息商业汇票,均应按其面值入账。其账务处理为:
1、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票据的面值】
贷:应收账款
2、因销售商品而收到的应收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票据的面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到期收回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到期值的计算
不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
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中票据期限的计算问题。
应收票据期限有两种表示方式:
一是以“天数”表示。即采用票据签发日与到期日“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的方法,按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
二是以“月数”表示。即票据到期日以签发日数月后的对日计算,而不论各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例如:4月16日签发,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7月16日。如果票据签发日为月末的最后一天。例如1月31日签发,1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2月28日或29日;若2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3月31日;若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4月30日,以此类推。
2、到期收回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若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到期值】
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若为带息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到期值】
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财务费用
【票据面值×票面得率×票据期限】
三、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应收票据到期值
第二步:计算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到期值×贴现率÷360×贴现日数
其中:贴现日数=票据期限-已持有票据期限
第三步:计算贴现收入
贴现收入=到期值-贴现利息
第四步: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贴现收入】
财务费用
【贴现收入小于票据面值的差额】
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财务费用
【贴现收入大于票据面值的差额】
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即是包括了不同种类的汇票核算和贴现的核算以及到期的应收汇票核算,不同的情况对应了不同的核算方法也有不同的核算基础。以上就是有关于这些核算方法的具体过程,如果您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浏览下面的延伸阅读进行了解。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姜春律师,手机:13770831974
@姜春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07年从事律师执业以来,已代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其凭借深厚的法学...More>>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怎样写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也就是一般的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全力义务关系的范本。生活中存在很多企业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一、吉林地区住院误工费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一、吉林地区住院误工费需要提供哪些证据?证明误工费数额的证据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一)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
·一、工伤职工享受待遇资格确认条件是什么?
一、工伤职工享受待遇资格确认条件是什么?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
·大家一起打麻将犯法么?
您一起打麻将犯法么?不犯法,但是如果用麻将馆来赌博就是犯法,麻将馆的娱乐是有限制和界限的,现在国家规定在一定限额内的金额的娱乐或者和家人之间......
·遗嘱失效的八种情形
遗嘱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立遗嘱人对自己财产的自由处分,只要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并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遗嘱的内容就有效,而不必经过遗嘱继......
·刑事拘留20天会被释放吗?
一、刑事拘留20天会被释放吗?刑事拘留20天不会被释放,刑事拘留20天了是否批捕看检察院的决定。一般刑事拘留最长时间37天,如果37天之内未批捕,应......
·公告开庭时间调整可以吗?
公告开庭时间调整可以吗?可以提前向法院提出申请延期开庭,经法院审查同意后,法院可以另行安排开庭时间。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
·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理流程是什么?
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理流程是什么?我国的计算机领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行业在市场中容易出现秩序混乱......
·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程序是怎样的?
近几年,医闹事件频频发生,而很多时候医闹是由于医疗机构自身过失造成医疗事故引发患者家属不满导致的。解决医闹最关键的就是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而......
·中国著作权保护对象有什么?
中国著作权保护对象有什么?1、文字作品。文字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言文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2、口述作品。口述作......